走出免疫力的5种误区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427次 |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医疗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孩子的养育问题,不是家长懂得太少了,反而是知识、信息太多了,让人无从选择,从而形成一些模糊不清,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道听途说的方法未必科学。家长除了要获取专业的知识,还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具体分析,听取而不盲从,辩证灵活处理。 (1)打防疫针越多越好 为了获得较好的免疫反应,不同种类的疫苗应该有最合适的接种时间和接种间隔。 进行基础免疫的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一般2周~4周产生抗体,达到高峰后持续一段时间逐渐下降,然后再次加强一针,这样抗体水平会更高,免疫力持续时间会更长。因此要严格的遵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接种。但是除了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疫苗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季节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接种。 但是各种疫苗毕竟对人体来说是异种,对人体是一种外来的刺激,不管是活疫苗、活菌苗、死菌苗、死疫苗都是一种异物,都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反应。同时多种疫苗的接种也会产生协同作用或者是干扰作用。搭配合适,可以起到加强免疫的效果;如果不合适,可以发生干扰现象,强者抑制弱者,因此大大减低了免疫力,甚至产生拮抗作用或者免疫麻痹(又称免疫耐受)而出现危险。因此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除了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外,慎重选择其它疫苗,最好是经过咨询大夫后,在大夫指导下选择疫苗进行接种。 因此,注射疫苗,既不能漏打、少打,也不能重打,多打。一人可以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但是不能同用一只针管,不能接种同一个部位。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