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怎样吃零食才健康?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445次 |
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钟细霞副主任医师表示,小非父母全盘否定零食的做法以及小非爷爷奶奶纵容小非吃零食的做法同样都是不可取的。 小孩子爱吃零食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喜欢形状稀奇古怪的东西,口味也偏甜。酸酸甜甜的零食卖相好、花样多,与一日三餐的主食不一样,带给孩子新鲜的感觉。因此,十个孩子中有九个都爱吃零食。 不少孩子因为吃太多零食而吃不下主食,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等,因此医生、老师都不鼓励孩子吃零食。小非的父母接收了不少这样的信息,就理所当然地误以为孩子是不能吃零食的,否则就会营养不良。这种紧张的心理使他们在对待小非吃零食的问题上,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 零食能补充微量元素 零食,顾名思义,就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对于正餐、主食而言,它起着一种额外、辅助的作用。 第一:掌握度,不能大量吃 钟细霞主任建议,零食可以吃,但要把握一个度。 健康吃零食有三大原则,首先是不能大量吃。 每个人吃东西,一定程度就会有“饱”的感觉,之后就再难吃下其他的东西,通俗地讲,也就是有“食量”。大量吃零食,就会直接地占去对成长有帮助的主食的位置,使肠道难以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以供身体生长发育。长期以往,容易引起营养不良,造成个头矮小等严重后果。 人由于低血糖,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而产生饥饿感,而零食大多含有较高的糖份,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吃零食,虽然可以缓解低血糖现象,不饿了,但是却容易令人没有欲望吃对成长有帮助的主食。 而且在饭前吃零食,消化了一部分消化液,再吃主食的时候,容易使孩子消化不良。 第三:不能将零食作为奖励品 父母或长辈不要将零食作为奖励、惩罚、安慰或讨好孩子的手段,让孩子养成以吃零食作为“交换条件”的坏习性。 因为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觉,以为奖励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无形之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知感,这些食物是应该吃的,而且很好吃。 钟主任还特意对1-3岁孩子的家长提个醒,不要给孩子吃难消化的零食。煎炸、刺激性大的零食也不应该吃。 在吃零食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如体积小的花生、糖、果冻等,以免引起窒息意外。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