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自己配药给孩子,与幼儿园喂药一样可怕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760次

      导语:近日,国内多地接连曝出幼儿园给孩子喂“病毒灵”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喂药”事件也给家长带来思考:应该如何正确防控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平常喂小孩子服药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而其实由于缺乏儿童剂量药物,不少家长给小孩用药时基本靠“瞎掰”,而且混药吃的情况也较严重。


      误区1:感冒药混搭着吃

      很多家长在买药时就如同在自选超市买日用品,拿起来就直接到柜台买单,只有在找不到常用的品种时才会向店员咨询,还有些人可能一次性买好几种感冒药,甚至连中成药和西药都一起买进。

      “常见的OTC(非处方药)总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而口服感冒药也都较为成熟稳定,已被证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相比大人,小孩对药物更敏感,所以更要小心慎用”。无论是选购中成药、西药还是复方感冒药,都要先仔细看清说明书,弄清楚适应症、禁忌和明确的剂量,切勿自行将各种感冒药混搭着吃。她举例称,很多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是相似的,因此要注意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如正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含阿司匹林的药,以防出血;正在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若使用含抗组胺药的感冒药时,可加强中枢抑制作用,镇静药应减量。

      误区2:小孩用药靠“瞎掰”

      小孩用药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则是家长对剂量的把握不准确。由于专门设置小儿剂量的药品很少,所以家长不安全用药的行为时有发生,其中包括随便选用药品;将成人用药直接减量给宝宝服用;随便按年龄折算剂量给宝宝服用成人用药;凭自己经验为宝宝选用药品。“以上的行为都很危险,都有可能对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等造成影响”,陈莉婧介绍。所以,家长们不要擅自为自己的孩子“开药”,遵医嘱才是安全的做法,如不确定,不要贸然用药。

      此外,医生给患儿开具药品后,需要家长督促正确地使用才能保证疗效。宝宝药物一般是水剂或粉剂,若是水剂可以直接滴服,粉剂则用少量开水冲服,注意水不要太多,以免一次喝不完影响疗效。一般助消化的药物应在饭前服用,抗生素和刺激性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

      抗生素即消炎药。在我们以前的观念里,只要“感染”了,就用抗生素,往往是一种药不见效,便马上更换强效抗生素。殊不知很多感染其实是由病毒引起,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而过度使用抗生素,一是可以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消化系统不适、肾脏损害、耳聋;二是可导致细菌耐药发生率迅速递增。出现“感染”,家长应尽快带小孩到医院就诊,用药遵医嘱。

      感冒药

      一般抗感冒药不是治疗感冒病因的,而是治疗感冒症状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抗组胺剂、咳嗽抑制剂和血管收缩剂等。这些成分对宝宝也许能起到抑制感冒症状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会导致宝宝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

      因此,对小儿的轻度感冒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如多饮水、多休息、冲洗鼻子、注意通风等,必要时进行物理降温。

      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基本要素,因此有些父母认为,维生素是营养剂,不是药物,多多益善,于是长期大量给孩子服用。

      但是如果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例如维生素A,过量服用影响幼儿骨的发育;治疗佝偻病的良药维生素D,过量服用引起的后果比自身佝偻病更严重;维生素C,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草酸及尿酸结石,更会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等。维生素不是补品,无特殊需要不宜滥用。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