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育儿观察团: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229次 |
北美的暑假是孩子进行野外活动的大好时光,今年玛希娅的儿子被选拨进了临近城市Dieppe的AAA棒球队。这样,玛希娅的儿子结识了更多具有相同爱好的同伴和朋友。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玛希娅的儿子被朋友Jack(杰克)邀请去他们家玩。由于Jack家离我家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玛希娅开车送儿子过去玩。 Jack的妈妈Jacqueline(杰奎琳)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加拿大皇家骑警。Jack有一个15岁的哥哥Bill(比尔)和7岁的妹妹Kellie(凯利)。玛希娅和儿子一到Jack家,好客的Jack妈妈就邀请他们进去坐一坐,喝杯咖啡。玛希娅和儿子一进入Jack家的客厅,就看到Kellie手中拿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坐在地毯上,使劲地在擦着地毯。Kellie看到玛希娅和孩子说到:“我不小心把指甲油的瓶子打翻了,指甲油洒在地毯上了。我擦了很久,现在快把指甲油污渍都擦干净了”。玛希娅一看果然地毯上的几乎看不到指甲油的痕迹。玛希娅告诉Kellie,她干都很棒。Kellie也为自己感到很自豪。 Jacqueline告诉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小心而发生意外,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孩子处理这些意外才是关键一点。在玛希娅看来,这些意外事件为提供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绝好机会。 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甚至成年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会觉得他们不用对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他们一旦犯错,拒绝承认“我搞砸了。”而是想方设法,不是迅速指责别人,就是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各种为自己解脱的借口和理由。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动会对自己和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么在生活中,北美父母如果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呢? 1,明确告诉孩子:是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 想必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从孩子口中听到过这样的借口: “我不小心做错的” “我的朋友们都这么做,我才这么做的” “是你惹我生气,我才打你的” “老师太严格了,我的考试成绩才这么低” “我今天没能准时把作业交给老师是因为我的电脑坏了”,等等。 不可否认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他们渴望和自己的伙伴们做相同的事情。但父母需要教育孩子的是:不要人云亦云,如果坚信自己正确,那么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而不要考虑其他人的看法。 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选择和由自己的选择而带来的后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孩子选择了当天放学回家之后马上玩电脑游戏,那么他可能晚上就得花时间做回家作业。再比如孩子喜欢各种体育运动:游泳,打羽毛球,空手道,冰球等等。但是游泳俱乐部规定俱乐部成员每周一,三,五下午必须训练,而学校羽毛球队也是每周一,三训练2次。那么孩子必须在这两项体育运动中做出选择。如果孩子选择了参加每周三次的游泳俱乐部,那么他就没有时间下课后和参加学校羽毛球队的好朋友一起玩。通过这种比较和选择,孩子学会了自己选择所带了的后果,并为自己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让孩子应付自己的错误,或收拾自己的残局 如果孩子向杯子里倒果汁时,把果汁洒到了地方,父母要避免急着为孩子把洒在地上的果汁擦干净,而告诉孩子如何把果汁擦干净的方法。比如:到什么地方拿干净的抹布?清洗地板用什么样的洗洁精?对于幼儿,父母可以边解说,释放给孩子看。而对于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们独自担当。让孩子去收拾自己弄脏,弄乱的残局,可以培养孩子在成长中所必需的责任。 3,不要让孩子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 其实在生活中,就是成人也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逃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前几天,新华社河北新闻频道报道了“女子过马路闯红灯跨护栏反怪护栏低”的新闻。 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常常会使用这些方法。比如两个孩子吵架,其中的一个常常以“是他先开始的”作为自己和人争吵的理由。针对孩子这种说法,父母切忌把自己变成裁判和法官,而要让孩子明白,不管其他的孩子做什么,他仍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冷静下来之后,父母使用启发式问题帮孩子评估当时的情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发生了什么事情? 采取了什么行动?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动? 这种行动为什么是正确的/错误? 确认问题 提出修正方案 这个过程鼓励孩子分析和思考,帮助孩子认识到妥善的方法。孩子和成人不同,有时不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何种方法,他们随机应变,很多时候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大多数的孩子如果具有正确,合理的方法,他们还是愿意使用。 父母若要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从而达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目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小洁)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