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禁用与适用药物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233次 |
哺乳期患病,妈妈自然得服用药物,于是你可能会想:药物会不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如果服用了对宝宝有害的药物,但又不想放弃哺乳该怎么办?新手妈妈难免会为母乳喂养而困惑,的确,无论你服用何种药物,在乳汁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泌。 Q:为什么哺乳妈妈用药会影响到宝宝? A:药物进入妈妈体内后,经血液循环到达乳腺,扩散进入乳汁,并随同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乳汁中所含药物的数量,取决于摄入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持续时间、药物分子大小、溶解程度及酸碱度等因素。 由于小宝宝体内缺乏对药物解毒的酶,肾脏的排泄功能也不完善,所以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药物代谢、排泄都很慢,也很容易引起药物蓄积的中毒反应。 哺乳期用药总原则 1.哺乳妈妈就诊时,要与医生充分交流,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正处于哺乳期。 2.尽可能选择局部用药而非口服用药,如乳膏、软膏、洗剂、阴道或直肠用栓剂。局部给药进入乳汁的剂量较少,可以有效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3.对哺乳期宝宝无害的药物,可以直接用于哺乳期妈妈,但是孕期对胎宝宝无害的药物,可能会对哺乳期宝宝造成一定影响。 4.若需服药,应在哺乳前3小时或哺乳后立即服药,这样经乳汁传递给宝宝的药量将减至最低。 5.在需用药的紧急情况下弃掉母乳,暂停哺乳,避免带给宝宝无法挽回的损害。 常见8类药物使用指南 哺乳妈妈生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服药。 1.解热镇痛药的禁忌药物 阿司匹林:属于退热镇痛药,可引起宝宝高热、抽搐、呕吐、脑水肿等。长期服用会影响宝宝的血小板功能,出现凝血机制障碍。 2.抗生素类禁忌药物 氯霉素:抗生素类药物,可抑制宝宝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 考虑用药: 1.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仅少量进入乳汁中,但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宝宝出现过敏反应。 2.复方新诺明可用于哺乳期,但宝宝小于2个月时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 3、镇静安眠药禁忌药物 安定类:乳母长期服用,可使宝宝萎靡不振,嗜睡,生长缓慢。 4、激素类禁忌药物 雄激素:大剂量抑制乳汁分泌,使女宝宝男性化,男宝宝出现性早熟。 5、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A:哺乳妈妈摄入过多,宝宝会发生中毒反应。 6、呼吸系统禁用药物 氨茶碱:妈妈用药后,宝宝易激惹。 7、内分泌疾病禁用药物 甲亢平:抑制宝宝的甲状腺功能。 8、消化系统禁用药物 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硫酸镁等,会引起宝宝胃肠蠕动增加及腹泻。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