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体验文学欣赏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457次 |
书茵很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常常让妈妈读给她听,但妈妈认为书茵只有3岁,还不能了解这个故事的真正意义。 静梅最爱看《人鱼公主》,但每次她看完,都要痛哭一次。妈妈把那本书藏起来,静梅又不断地缠着妈妈,要求听人鱼公主的故事。妈妈非常担心:孩子4岁的小心灵怎么经受得起这样多次的刺激? 其实,父母不必担心。孩子的心灵是不会受到伤害的。静梅为人鱼公主流泪,表示她能与主人公的遭遇产生共鸣;书茵之所以想听卖火柴女孩的故事,一定是故事的某部分情节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她要求反复接触。这一切都表明,孩子已经具备文学欣赏的基本条件了。父母可以趁机引导孩子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学欣赏。 一般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三种层次的反应: 一、个人情绪上的直接反应。 二、理解后推理的反应。 三、批判性的反应。 前者为后两者的基础。当我们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往往会因内容的感动而或喜或悲,也可能在日后不由自主地深思它的内在含义。我们对作品的反应越强烈。故事中的人和事就显得越生动和难忘。 幼儿为文学作品所感动或是对故事的情节有强烈的反应,父母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与此同时,父母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自身反应的理解。 ·把故事戏剧化 可由大人读故事的叙述部分,由孩子编故事的对白,让孩子从对话中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如人鱼公主说话时是哭还是笑,心中是喜悦还是悲伤。 ·探讨改变故事情节的效果 如果王子知道事情经过的真相,故事会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人鱼公主没办法变成人形又会怎么样?如果听到这样的故事,你还会不会哭呢? ·分析人物行为的动机 假如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为什么要烧火柴呢? ·描述故事的背景 可以让孩子画出和说出她脑海中冬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海底是什么样的。这项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注意故事中描述性的句子。 ·激发表演兴趣 当孩子对故事有一定理解后,就可以让孩子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父母要引导孩子布置简单的场景,提供象征性的服装和道具。同一个故事表演一两遍后,父母和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模仿另一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增加新鲜感。 通过以上的活动,孩子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小感受文学的魅力。 文/依林 本文由《妈咪宝贝》杂志社提供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