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发热伴瘫痪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490次
    瘫痪是指横纹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减弱或消失,也称之为麻痹。瘫痪可累及个别肌肉、一组肌群或多组肌群,如面肌瘫、单侧上肢瘫、单侧下肢瘫、偏瘫(单侧上下肢瘫) 、截瘫(双下肢瘫)及四肢全瘫等。瘫痪通常分为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二类。中枢性瘫痪又称痉挛性(强直性)瘫痪,亦称硬瘫,其病变部位在上运动神经元,包括大脑前中央回运动区及椎体束。临床表现为较完全的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无肌萎缩,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常伴有惊厥和意识障碍;周围性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亦叫软瘫,其病变部位在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干的颅神经核和颅神经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脊髓周围神经。惊厥表现为个别肌肉或肌群的瘫痪,肌张力减低,肌萎缩明显,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不伴惊厥和意识障碍。

    当发热伴中枢性瘫痪时常见的疾病有各种化脓菌、结核杆菌、病毒、霉菌引起的各种脑膜炎和脑炎、神经系统外严重感染所引起的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血管意外、急性脊髓炎等。

    急性脊髓炎的特点为近期有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病史,起病时发热,腰背部和下肢疼痛,并迅速出现截瘫。初为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继而转为强直性瘫痪。病变部位以下感觉消失,小便潴留和大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和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以淋巴为主)等特点。

    发热伴周围性瘫痪的常见疾病为脊髓灰质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和白喉外毒素累及运动末梢神经而引起的软腭、眼肌、面肌瘫痪等。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常在起病前1~3周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病史,肌瘫出现时已不发热,肌瘫特点呈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并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有细胞正常而蛋白增高的分离现象。

    当发热出现瘫痪时一定要首先区分瘫痪是中枢性瘫痪还是周围性瘫痪。这样才能进一步寻找病因,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