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泻食疗方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464次
    小儿脏腑娇嫩,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临床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轻者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软,重者则泻下无度,伴脱水、酸中毒,甚至危及小儿 生命。所以一旦发生腹泻,家长要及时就诊,彻底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食疗,疗 效会更好。

    1伤食泻 多由饮食不节引起。临床表现为泻下酸腐,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肚腹胀痛,恶 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1)山楂萝卜饮:生山楂15~30克,白萝卜250克,切碎煮汁,频服。
    2)内金粉、鸡内金2个,烧灰,米酒调服。
    3)麦芽、神曲各15克,莱菔子6克,水煎频服。
    4)苹果1个,微火上烤熟或隔水蒸熟,大孩子食果,婴儿可挤果汁饮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小儿消食片、小儿化积口服液、多酶片、食母生等。
    2湿热泻 夏秋季节多见,特点是大便稀薄有黏液,或呈蛋花样便,常伴有腹痛、腹胀、发 热、口渴、小便黄少、肛周发红等。治宜清热利湿。
    1)马齿苋粥: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 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 ,水煎分服。
    3)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 饮。
    6)绿茶蜜饮: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每日3~4次,可治疗菌痢。
    7)家庭常备中成药:黄连素等。

    3寒泻 多由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夹有不消化物,臭气 不甚,肠鸣隐痛,手足发凉。治宜温中祛寒止泻。
    1)锅巴炭: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姜糖饮: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糯米固肠粥: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用。
    5)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7)家庭常备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4脾虚泻 多见于久泻之后。特点为便稀,多饭后即泻,不臭,有不消化物,时轻时重,伴 面黄体弱、睡时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泻。
    1)山药羹: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山药蛋黄粥: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汤:大米适量,洗净,晒半干,炒至焦黄,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 时,加食盐少许,饮汤。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 水冲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加红糖,频服。
    6)无花果5~7个,水煎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口服液。平胃散、婴儿散等。
    此外,家庭常备药物中,还应包括米雅、斯蜜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