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忌不愿竖位分娩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793次 |
以往我国在产妇分娩时,多采用卧位,认为卧位可减轻劳累,轻视了采用竖位分娩的方法。现在提倡产妇竖位分娩。临床证明,竖位分娩可以缩短产程,提高母子安全性。 所谓竖位或竖式产位,即在宫颈扩张期让产妇走动,或采取坐位、站位。宫颈扩张又称第一产程,即从有规则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的那一段时期。原来是瓶口样子的子宫颈口,要在此期扩张到10厘米直径,以便胎头通过。宫口扩张期在初产妇约需要t2小时左右,占整个产程5/6的时间,且疼痛、腰酸剧烈,为分娩过程中最难受的时期。如采用竖位分娩要缩短1/3的时间,这就是说,产妇所受的痛苦时间可缩短,危险期可缩短,痛苦程度和危险性也明显下降。竖位分娩的好处: (1)能增强宫缩 站立时,地心对胎头可增加1.3~4.7千帕(10~35毫米汞柱)的吸引力,从而持续扩张宫颈,并反射性地增强子宫收缩力。 (2)改善骨盆和胎儿间的关系 产妇保持自由活动姿势,使先露的胎头能有更大的选择角度,从而使胎儿与骨盆更相称、更适应,并能采取最佳的位置通过产道,故能缩短产程,减少难产率。 (3)竖位可减少体内应激性激素的产生 此类激素过多可引起难产,并使产妇焦虑。 (4)延长骨盆径线 产妇散步时,其体重由双腿交替承受,故骨盆径线发生变化,使骨盆口扩大,从而减轻对胎头的挤压,有利于胎头的下降。据统计,站位或坐位可使骨盆出口增大0.7~1.5厘米,从而便于胎头通过。 (5)避免子宫缺血,减少胎盘早期剥离 仰卧位时,沉重的子宫压在腹腔后壁的大血管上,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可导致低血压、子宫缺血,而引起宫内胎儿窒息。此外,仰卧又使子宫静脉压升高而诱发胎盘早期剥离,危及母子生命。 (6)能促产 走动一小时,对产程的影响相当于静脉滴注一小时催产素的作用。 可见竖位分娩对于不愿动产钳、不愿剖宫产而向往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的确是一种好方法。 有以下情况的产妇忌竖位分娩: ①胎膜早破者只能卧位分娩,因竖位可使羊水流尽,引起干产,且有可能引起脐带脱垂而导致胎儿死亡。 ②胎位异常者亦应采用卧位,例如臀位时,胎儿脚、臀在下面,若胎膜破裂时产妇仍取立位坐位,脐带也很易脱垂,危及胎儿。 ③当子宫颈口扩张到7~8厘米时宜平卧,此时产妇也有卧床要求。 ④如产程进展过快,尤其是经产妇宫口开至2~3厘米时,不宜采取竖位,因产程过程(小于3小时),可引起阴道撕裂、产后出血,甚至胎儿颅内出血。 本文摘自《怀孕安产知识百科》,由北京中山响沙图书发行中心授权摇篮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