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期意外伤害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816次 |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国际疾病分类已将其单独列为1类,包括交通事故、窒息、溺水、触电、自杀、中毒等14大类。过去一些学者曾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已经比较一致地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但它也是一种疾病,既有外部原因,也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 据1996年沿海某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近年来,中、小学生意外事故频频发生,全省每年死亡500人左右,平均每天13人,每年死亡人数中,交通事故和游泳事故各占1/4。 意外伤害不仅会给受伤者本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后果,而且给家庭生活投上阴影,带来巨大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尤其对我国家庭来说,一对夫妇只生一胎,如果独生子女遭遇无法补救的意外伤害,对家庭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世界各国的调查显示:儿童意外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但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别。 如美国的意外伤害以交通事故居首位,其次为他杀、自杀、溺水、火灾等;我国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则以跌伤、溺水和自杀较高。 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1~4岁次之,10~14岁和5~9岁死亡率较低。 一般而言,儿童日常活动场所(如家庭、幼儿园、学校等)是意外伤害的易发之地。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大多发生在家里,如误食中毒、家庭火灾等;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途中,且与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和骑自行车有密切关系。 儿童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家长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教育、急救系统不健全、居室布局或物品摆放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儿童受伤或死亡。 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加强防范意识,特别是要提高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此外,科普知识的推广、产品安全性能标准的制订以及监管机构的设立等大量相关工作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配合完成,才能建立完整的预防体系。 本文摘自《婴幼儿养育指南》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摇篮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