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开局奶粉仍要面临四大常规压力 |
发布日期:2020/2/13 发布者:佚名 共阅46477次 |
“我太难了”,原本一句简单的网络流行语,如今却变成了行业的写照。 在2020年开局不顺的情况下,奶粉生意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呢? 01、国际仍高于国内 据《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环境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0.7%上升至43.7%,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 虽然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及销售额都在增长,但不能否认的是,进口奶粉产品仍然占据50%以上的比重。 据南都乳业发展研究课题组联合南都热点站站队做的关于“宝宝奶粉,首选进口还是国产?”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3%的受访者首选国产奶粉,多数受访者还是介意其“黑历史”。 为了提振消费信心,2019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指出要大力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重塑消费者信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为信任的坍塌往往就在一夜之间,重新培育信任则需要持久而加倍的努力。 02、压货让部分渠道喘不过气 提到当今的奶粉市场,就不得不提压货、窜货、乱价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背后,还是利益导致的不正当竞争。 一罐奶粉,只有到了消费者的手里,才算完成了销售。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货可能躺在经销商的仓库中。 很多品牌的销售任务、订货任务制定过高,导致一些经销商完不成任务,而品牌看这个经销商不行又立马找下一个,那些放弃了的经销商,仓库里还放着这个品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货物。这样循环下来,相当一部分奶粉是压在经销商的仓库中。 也有知名奶粉品牌的经销商透漏,手中有20多万的奶粉在9月份到期。据了解,其经营的区域市场,被窜货等现象搅得混乱,城市经理频繁更换,压货在手,欲求无门。 虽然企业把奶粉卖出去了,包袱暂时可以卸下,但是从经销商到门店,门店到消费者这一环是否已经完成?因为只有到了消费者的手中,销售才算完成。 03、客流量减少 2019年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523万人,较2017年足足减少了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同比下滑11.99%。高华证券指出,考虑到出生人口下降,预计今年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基本持平,而到2020年销量将下降2%。 到了2019年,新生儿出生率继续下降。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的1523万人有所减少,人口出生率为10.48‰。 虽然2019年内地新生儿同比减少只有58万人,但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了奶粉行业的竞争加剧,不少企业面临挑战。 2018年出生的宝宝对2019年的奶粉销售影响较大,而中国新生儿出生率的持续减少,影响的是整个国内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总量。在总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谁能抓住更多消费者谁就走在了前列。 从2019年市场情况来看,竞争非常激烈且残酷,不少中小奶粉品牌的市场出现萎缩,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2019和2020年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洗牌之年,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会受到挤压,不仅要面对外资品牌渠道下沉,还要面对国产品牌中几个头部企业的竞争。 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不少企业的财报中,不少上市乳企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中均提到了出生率下降问题,并且报告期内多家奶粉企业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客流量的下降。并且随着电商、跨境购的发展,消费者被进一步分流。 04、同质化严重 在目前奶粉市场群雄争霸的环境下,对于奶粉企业来说,要想让消费者快速记住产品,必须要有独特的卖点,这样不仅便于招商,还能够吸引消费者,稳固消费群体。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奶粉常见的卖点主要有DHA/ARA、OPO、乳铁蛋白、益生元等等,但是每个卖点的婴配粉产品都有很多。 据《母婴时代》查询了解,目前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已经超过430个。其中绝大部分为牛奶粉,羊奶粉品牌近90个,有机奶粉品牌21个。 其实,在配方注册制之前,市场上羊奶粉、有机奶粉品牌均不多,大部分品牌都是注册制之后企业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而推出的。 近两年,不少企业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始调整战略,纷纷进军高端,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行业机遇。因为高端产品能够为企业、渠道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婴幼儿快消品品类高端化进程加快,其中2018年高端奶粉的增速最快,为44%。这也让更多行业人士确定未来市场,高端化产品是趋势。 但是,企业又一股脑的扎堆高端、超高端,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又造成了另一种同质化呢?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