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奶业圈里的新式教学,有人说学嗨了,有人说他焦虑了! |
发布日期:2020/2/13 发布者:佚名 共阅46612次 |
请问 靠窗的一排牛和后面一排牛哪方处于强势地位?为什么? 学员A:靠窗的一排牛肯定处于强势地位,因为膘情不错,吃饱了都躺着呢 学员B:也有可能是躺着无聊,正等着吃? 学员C:靠窗的一排处于强势地位,因为后面这一排牛,高矮胖瘦都不同,跟着小牛吃草的牛,周边牛的社群等级不会太高。 …… 目测前方有故事, 你猜学员ABC他们在干嘛??? 这是奶牛大学的学员们在上奶牛信号学的课程呢! 奶牛大学,谁的“大学”? 在奶业圈里,我们常说,要培养奶业人才,提升中国奶业生产力,然而谁来培养?培养谁?培养什么?却没有清晰的架构和定义。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2020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随着规模牧场比例的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奶业人才的基础培育多靠几所高校的输出,奶业人才的输出像一股细弱涓流,缓缓而出,何时才能成河成海还未可知。培养奶业人才成了更为基本也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力的问题。 在培养中国奶业人才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正在持续做出他们的努力。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携手高校共同设计开发了“奶牛大学牧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班”、“奶牛信号学专业培训师培训班”、“乳品质量与安全深度培训班”和“牧场经营与管理深度培训班”、“奶牛营养师专业班”等五个培训模块。培训班全部采取荷兰式的小班授课,理论讲解和实操培训相结合,通过与国外和中国同行的交流、实践和再传递,达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实用技术的目的。 河南花花牛瑞亚牧场 3月23日-26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河南花花牛瑞亚牧场举办了2019年的第一期奶牛大学培训班,共招收18名学员,包括高校的学生、牧场场主和来自伊利、燕塘、中地等乳企的技术人员。 对于培养谁?他们貌似有了更为清晰的解答。 在开班仪式上,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培训师刘凯表示,“培训对象不仅是学员,还是老师。在课程设计上融入了人际信号的学习,不光指导学员如何学习,也会让学员指导如何教学。” 这不再仅仅是一场短暂的培训,由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可以在未来延伸出学员们自己的牧场教学,从而无限传播下去。 奶牛大学虽非我们印象中的具备宏大建筑的大学,却注重培育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刘凯提到,“我们应对这个行业有所热爱,荷兰的牧场主大多把养牛当作生活,有一种自豪感和自律。我们不仅学习技术,还要学习热爱和尊重。”这种态度背后是更为专注更为耐心的管理与培育。 奶牛大学是谁的“大学”?是学子们、牧场主、技术人员等心向往之人的“以大求学,以学化大”。 此次的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以学员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探讨方案,以此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新颖教学模式:分享式听课、找茬式实践 靠着书本传播知识的方式显然已受到挑战,奶牛大学培训班将重点从知识传播转移到问题解决上,学员们大胆分析、推断、交流,将奶牛育种、奶厅管理技术、犊牛培育等知识与平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联系起来。 分享式授课 在课堂上,授课老师的角色彻底由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管理者,知识交互,老师更多的是在互动中跟同学一起分享新的想法。一位来自安徽韦臣大地公司的学员表示,在这里,老师更像是朋友。 如何提高牧场效益? 北京真为牛科技有限公司营养师孔庆斌提到影响规模牧场效益的关键因素是营养、疾病和繁殖,并对营养如何影响效益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优质的原料并不意味着高效,注意从技术、健康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或营养方案。讲述中频频抛出犀利问题:中国真的缺奶吗?市场更需要什么?更是曝出多个经典语录: “不要把牛当作工业品去养,牛具有多样性” “消费者对牛奶的文化还没有深入骨髓” “牛场不是工厂,重要的不仅是规模,还有人” 荷兰CRV育种公司国际发展部亚洲总监Bart Dronkert(左图)和荷兰育种专家(右图)Gertjan提到,良好的育种健康有利于繁殖,减少蹄病,酮病、乳房炎、产犊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牧场效益。以效率优先要注意的育种值包括:产奶量、寿命、产犊间隔、体重、采食量。 此外,还分享了奶牛体型外貌评估。奶牛性状与牛群生活密切相关,重点培育性状优良、耐持久和效率高的奶牛,有利于提高牛奶产量和牧场效益。具体可通过利用18个线性描述性状,对奶牛进行性状评分分级,如体高、胸宽、体深、棱角性、体况、尻角、尻宽、后肢后视、前乳头位置等。 利拉伐亚太区牧场管理与牛奶质量总监William Smits及利拉伐牧场顾问咨询团队牛奶质量专员付乔颜、许彦飞分享了高效的奶厅管理提高牧场效益。 在挤奶过程中,需注意挤奶流程中的正面刺激和负面刺激,一方面通过正面刺激如验奶和擦拭使奶牛释放催产素放乳,推动快速下奶,另一方面避免大声赶牛等负面刺激。 选择最佳挤奶流程,将验奶和擦拭结合在一起,形成集中的刺激,节省工作时间。应用十二挤奶黄金法则,如前药浴等待30秒后去除,从刺激到套杯应在1-2分钟等提高奶厅管理效率。 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叶锋从优化犊牛培育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良好的犊牛培育可以缩短配种月龄,增长使用年限,而犊牛增重越好,头胎产犊越早,产奶量也越高。并对初乳管理,犊牛常见疾病、瘤胃发育、断奶管理等进行了具体讲解。 资深牧场培训师刘焕营提到了应对热应激的相关措施。采食道喷淋喷湿效果不明显;降温时不仅要注意喷湿,更要注意吹干;可以单独建设淋浴房;每次降温30分钟,喷淋和吹风避免同时进行;最热时每天5-6次。同时分享了如何进行牧场数据分析。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培训师刘凯讲述了观察奶牛信号的方法。通过观察奶牛的采食、饮水、挤奶、起卧、行走等行为反应及体表特征,获取奶牛舒适度等相关信息,从而改善牛场设备和提升饲养管理,促进牧场效益最大化。如想获取过去几小时奶牛的采食情况,可以查看瘤胃充盈度,一周的采食消化情况,可以查看其腹部充盈度,一月的采食消化则可以观察其体况。 找茬式实践 学员们每天的生活,大致是与老师分享和交流,再去牧场实(zhao)践(cha),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关联。 比如,上午学完挤奶流程和奶厅管理,下午就要去奶厅实战了。一人几张表格做DDA动态分析,包括牧场审查、赶牛方式分析、挤奶流程分析,乳头末端情况等等,要靠自己的操作、观察和询问来独立完成。看看乳头,检查下剩奶量,是不是很兴奋呢? 而每次实践后,学员们都会再次集合在一起——对答案!以小组的方式写出结果,最后会由该课程的老师分享他的数据分析。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 培训班的“班主任”会让学员凭借对奶厅观察,依次谈论该牧场在奶厅管理上的问题和优势,根据自己的经验谈改善措施,头脑风暴正式开启! 牧场实践后,每位学员的想法及建议都会记录下来 不仅仅是挤奶,从奶牛性状、奶牛习性吃喝睡、再到牛舍、饲料、沙床,没有一个能逃离学员敏锐的观察和检测,奶牛信号学的实践课程中,学员纷纷拿其尺子测量采食道宽度、水槽宽度,跪膝测试卧床舒适度…… 他们的事故。 A Story of Time 滑动解锁回忆。 培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实践环节之中,让学员自己将知识点应用在牧场实践中,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课程的同时,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及技术,也在教授学员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轻或年老,都是进步路上的奔跑者 “遍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3个60 后,4个70后,6个80后,5个90后,参与培训的学员年龄分布不同,对待知识与技术却倾注着同样的专注。无论年轻或年老,都是进步路上的奔跑者。 课程结束时,学员纷纷表示在此次学习中收获颇丰。 来自河南焦作的禾丰牧业技服专家陶松鹤提到,以往没有专业的系统培训,不能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此次培训的内容与平时的工作内容有很大联系,让他认识到平时很多工作做得并不规范。数据性的知识推翻了以前的“自认为”,以后会更加注意对牧场进行数据分析。 来自临泉县三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付裕表示,以往学校学的是大方向,这次培训的内容更为具体,收获了新知,也改变了错误认识,如昨天讲到应对热应激的方法非常具体,以往认为风扇可以降温,事实上其通风作用更大。 也有学员表示,参加完此次培训,他感到一种焦虑,由新知要改变和行动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们常说养牛不易,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用知识去改变,会给与前行之路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至今,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奶牛大学”培训班19期、奶牛信号培训师专业班12期、乳品质量与安全深度培训班2期,牧场经营与管理深度培训班2期和奶牛营养师专业班3期,总计培训从业人超过750人,并为中国培养出近200位有国际资质的奶牛信号学培训师以及60位奶牛营养师,这些培训师正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向基层技术人员传授奶牛信号、人际信号和营养相关理念以及应用技术,未来也会将所学的知识传播更广、更远,为推进我国奶业振兴、进一步提升奶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