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得太多,形同心理上的“谋杀”! |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927次 |
龙应台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大帮人去海边玩,大家坐在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儿,一位妈妈问自己读大学的女儿,“要不要上厕所?”可以想见,女儿跟着妈妈去了。这时,龙应台也想去,起身时也问自己十几岁的孩子菲利普同样的问题,得到孩子的反问:“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并由此引发孩子的一系列有条有理的诘问。 从龙应台的文章中,我们随处可见她对东西方教育的对比和反思。如,龙应台得知儿子要来上海做暑期实习,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来,想象着自己能带领孩子去认识中国,母子三人能快乐地度过一个月的幸福生活。但孩子毫不犹豫地驳斥了母亲的提议: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我要自己去探索、发现。” ![]() ![]() 科普: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实验:将狗关入笼子里,先给予一个声音刺激,然后再给狗以难受的电击,通过这个过程观察狗的反应。狗因为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一开始,他还会做一些尝试,但多次实验之后,在给予声音刺激之后先打开笼门,然后给予电击,结果发现:狗不但不逃走,相反还不等电击出现,它就先倒在地上了,并开始呻吟和颤抖。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可以逃避的呀,为何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呢?这是因为,狗在多次的尝试过程中,学习到了这样一种经验:“既然不能控制,为什么要试呢?”事实上,不仅是(狗)动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他们若相信了在某种情境下,自己的行动(如躲避行为)无法导致某种结果(避免被电击),就不会再去做可以使他们免除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即,会坐等电击的到来)。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对孩子干预过多,养成孩子“习得性无助”,其实就等于从精神上把孩子给“杀”掉了。你眼前的乖孩子,再不是真正的他自己,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被遏止、被杀死了。![]() 衣食住行都包办的父母,养出依赖、自私的孩子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游乐场内,孩子开心地玩着玩具或到处探险,大人一会儿跑来问一遍“宝贝,你饿不饿?”“乖乖,你要不要喝水?”一会儿又过来阻止孩子:“玩那么久,肯定累了,到边上休息一会儿再玩。”说着丝毫不顾孩子一脸的意犹未尽与语言上的反抗,就强行将孩子拉到一旁休息,等大人觉得够了才能再次去玩。 父母所作所为,向孩子表达的是:“我是爱你的,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探究其潜台词,不难发现:“我对你是不放心的,我需要替你安排好一切。”![]() ![]() 强势的、太聪明的父母,和丢失自我的孩子一位妈妈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旅游,名曰为孩子开阔眼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小时候没有条件和机会,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就要为孩子创造一切条件。”孩子不到10岁,妈妈已经带着他去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唯一让孩子不高兴的事,妈妈看到某个地方不错,非得让孩子站在这里摆好pose照张像才罢休,哪怕孩子满脸不情愿,妈妈也会强行将他按在那里,并要求:“笑一笑啊,你看这里多棒呀。” 事后,妈妈还跟孩子反复强调,“不要总盯着路边的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看,多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观。我告诉你呀,现在我让你看的,都是我小时候看不到的。”还总是要求孩子,说说一路的感想,孩子说得不对,迎接他的将是一番“思想教育”。 妈妈所做所说,像一个聪明且强势的老师,360度无死角地提醒孩子:“多学一点,多收获一点。”言行背后的潜台词却是:“你要看我所看的、按照我的方式思考。你要替我弥补小时候的遗憾。你不好好看,就是我不好好看。那怎么可以?!” ![]() ![]() 怎样打破亲子关系中“习得性无助”的“魔咒”呢?父母需要牢记这样几点:1.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是做一个诚实的父母,不仅是对待孩子要言传身教,更要对自己内心诚实,要做一个不断内观自己的言行、反思亲子关系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父母,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第一时间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需要明确,我们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极大变数和关键所在——故,在做更好的父母之前,请先做更好的自己。?? 2.父母在做孩子榜样的同时,更要成为孩子的粉丝——即,尊重孩子的成长,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须知,父母对孩子的牵手是为了尽快地放手。牵手不是为目标,只是手段。放手才是我们的目的。 就拿带着孩子去旅游一样,妈妈眼中所看的,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当然孩子感兴趣的,父母会觉得很无趣,毫无意义。没有关系,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不同或差异(有可能是角度不同所致,有可能是认知水平所致……)不要急着人为地消除你们之间的不同(如强行让孩子看你所看),孩子不喜欢不理解,对他来说更多是煎熬、受罪,反而不如放任他对小猫小狗的兴趣,收获更大呢。![]() |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