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招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与节肢动物叮咬有关的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
    发布日期:2018/3/4 发布者:佚名 共阅57510次
    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夏秋季发生较多。成年患者相对较少。本病大多数与节肢动物叮咬有关,是臭虫、跳蚤、蚊、蠓、虱、螨、白蛉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故又称为虫咬皮炎。少部份患者与消化功能障碍、食物或药物过敏、以及内分泌障碍有关。

    皮肤损害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等,若由跳蚤、臭虫引起者,则可发生于衣服覆盖部位。皮肤损害散在分布,也可以群集在一起,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纺缍形红色疙瘩,疙瘩顶部常有小水疱,少数可以出现大疱。有时损害中央可以见到蚊虫叮咬痕迹。个别敏感者,叮咬处可以出现大片红肿斑,若发生于眼睑、手足背、阴囊、包皮、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则水肿更加明显。搔抓常引起局部糜烂及继发感染。自觉明显瘙痒,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皮损经一至二周逐渐消退,局部留下褐色色素沉着,此色素沉着为暂时性,半年以后可以自行消退。本病易复发,新皮疹常成批、反复出现。一般无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时丘疹性荨麻疹易与水痘相混淆。但水痘具有如下特征,此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皮损以水疱为主。

    2、呈向心性分布,即头、面、躯干皮损多,四肢皮损少。

    3、痒感较轻。

    4、有流行性,发病前往往有水痘病人接触史。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原则是脱敏、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一般可口服脱敏药,如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以脱敏和止痒;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虫咬水、风油精等。有继发感染时,酌情口服及外用抗生素。局部水肿严重者,可在患处放置冰块或用3%硼酸溶液做冷湿敷。有时在叮咬部位出现一道红线,这是淋巴管炎,大多数与过敏反应有关,不需特殊处理,但若局部伴有明显压痛及附近淋巴结肿大时,应酌情口服抗生素。

    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与节肢动物叮咬关系密切,因此好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村发病多于城市,预防重点在于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跳蚤、蚊、蠓、虱、螨、白蛉等害虫。春夏将至,本病的高发季节即将来临,希望家长朋友们注意预防。
    中国婴童招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895369。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 网站声明: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易平台,对具体的交易过程及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 咨询热线:010-57895369 电话:15311002102 微信客服:15311002102   
  • 版权所有:婴童招商网 【www.zgytzs.com】CopyRight 2012-2020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32287号